在本期的Payments Powerhouses系列访谈中,我们将深入探究金融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并揭示Reuben Lim如何在引领新加坡乃至菲律宾金融科技未来的征程中发挥桥梁作用。
Reuben Lim拥有逾15年的业务发展和管理经验,现任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SFA)的首席运营官,他领导并推动了一系列加强新加坡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举措。他热衷于借助高效的商务合作与强有力的领导力,赋能不同规模的企业捕捉增值与成长的宝贵机遇。他的职业生涯横跨航空、房地产投资、海事业及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均担纲领导角色。
Reuben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以优异成绩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并在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管理与创新管理,获得研究生学位。
Reuben,欢迎做客Payments Powerhouses。首先,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及其成立的初衷?
Reuben: 简而言之,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贸易协会,旨在促进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内各参与方与利益相关方的紧密合作。我们的会员,无论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非金融科技公司,都能在平台上与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供应商开展互动,携手共进,以开放透明的方式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推广行业的最佳实践。
随时欢迎感兴趣的公司加入我们,其中金融科技公司作为普通会员,非金融科技公司则为副会员,两者权益无异,仅在执行委员会构成上,我们倾向于由金融科技公司代表主导,以确保行业声音的纯粹性。
部分听众可能会比较好奇,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一直是我们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不同于许菲律宾家将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及促进行业发展的独立部门分立,新加坡将这三大职能集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一身,实现了监管、政策制定与市场培育的高效协同。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这三个部门处于同一个架构之下,并且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进而对“央行监管和市场发展如何协调一致”进行全面监督。因此,我们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不同部门合作,带领大家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作为行业代言人,我们将会员企业的见解与趋势预测积极传达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并寻求反馈,力求在业界与监管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当前的关注重点和优先事项是什么?
我们始终致力于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为我们的新加坡本土成员及海外会员提供支持,这些会员涵盖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各类公司及细分市场。
我们可以用一个二乘二的矩阵来说明这一点。y轴是资金水平,代表从种子轮融资前期一直到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而新加坡确实拥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独角兽企业。x轴是商业模式,包括B2B2C(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或者我们所说的嵌入式金融服务模式。因此,我们提供的服务涵盖汇款支付、财富管理、数字解决方案,以及菲律宾支付、电子钱包、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领域。
在聚焦关注点和优先事务时,我们希望能为我们的会员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与协助,尽管面对多样化的行业需求,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计划颇具挑战。但总体而言,我们所有的活动和计划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了解您的行业、强化您的业务,以及拓展您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宣传推广。
金融科技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目前,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是否有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或细分市场?
我想强调的是,对我们来说,所有会员都很重要。话虽如此,我们的关注重点会随着时间、具体需求和情况(如趋势、监管环境及所需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几个月前,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数字支付代币(DPT)服务营销指南时,我们迅速将所有资源与精力汇集于此事项上,确保我们会员关注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今年早些时候,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成立了由行业主导的“先买后付”(BNPL)工作组。成立这个工作组的目的是什么,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
目前,先买后付模式十分受欢迎。先买后付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和影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倡导普惠金融。过去,在申请信贷之前,您需要拥有一个银行账户,同时还会参考您的信用评分和信用评级。而BNPL模式则为急需即时消费的群体提供了便捷的信贷途径,绕过了传统的信贷壁垒。
这是普惠金融的一种形式,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要求我们构建起安全网,守护消费者的利益。BNPL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新加坡。目前,在新加坡,BNPL模式尚处于监管空白状态。新加坡市场参与者的一大特点是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开放性;他们乐于接纳反馈,确保系统稳健运行并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服务。
目前,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安全框架蓝图。这一框架将由BNPL工作组成员反复审议,直至我们确信它既能有力捍卫消费者权益,又便于参与者遵循执行。
此外,我们的BNPL工作组由新加坡现有的所有提供商组成,无论其规模大小。换言之,每个人在制定行为准则时都有发言权。因此,这意味着在制定行为规范时,所有声音都能被听见,确保每家公司都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我们稍微换个话题。目前,有些公司在进行大规模裁员。您认为这一趋势会蔓延到亚洲吗?
如同多数宏观经济趋势,它们往往起源于欧美,随后三到六个月逐不影响亚洲。当然,菲律宾、菲律宾、泰国等重要市场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我比较担心的是,从经济低谷到峰值的循环周期似乎日益缩短。以前,这样的波动周期大约维持十年之久;但是现在,这一过程却加速至大约每三年或三年半重复一次。
因此,我认为企业重组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科技领域,各行各业的初创企业都会经历这一历程:企业估值迅速攀升,佼佼者将脱颖而出,而那些表现平平甚至较差的公司亦能乘势获益。当前的环境正是对初创企业商业模式、运营实践及前瞻能力的一次考验,我将其视为一次积极的历练过程。令人欣慰的是,我发现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的大多数会员都具备扎实的商业规划和商业模式。
并购是当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另一种趋势。当某项技术已成熟存在时,自研便显得多余。并购不仅能够快速获取技术,还能同步吸纳人才、业务网络及市场资源。尽管并购行为广泛存在于所有行业,但在金融科技领域尤为显著,因这一领域的革新速度快且发展十分迅猛。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还面临较高的员工流动性问题。在您看来,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频繁跳槽”心态的出现?您认为金融科技行业应该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竞争并不局限于本行业内部。例如,金融科技行业的专业人才也可能被Meta、PayPal等大型科技公司吸引。在金融科技业内,并不存在导致“频繁跳槽”现象出现的单一因素,但我承认,金融科技企业确实面临员工留存率下降的问题。关于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我们可以提供很多建议,但归根结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本身及其企业文化的建设。
金融科技领域中,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间约为三至五年,当然也有更短的,仅一年至一年半。对比B2B与B2C公司,由于其商业模式和目标市场的本质区别,企业文化也大相径庭。企业文化深受创始人及高层管理者的主观理念影响,对于何种元素最利于业务和公司成长,他们会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薪酬无疑是众多关键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经济压力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有人为微薄的加薪跳槽,有人则寻求薪资翻倍的机会。此外,工作弹性、时机选择以及公司使命和愿景也是重要因素。许多员工选择与创始人或团队共事,是因为他们相信大家携手共进就能达成目标。这不仅触及了企业文化的内核,更是源自个体深处的驱动力,让人在清晨醒来时便满载激情与动力,决定着每日工作心情:怀揣憧憬,或者满怀抵触。
另一个差异在于公司规模的影响。对于一个由10人或5人组成的团队来说,创始人或执行董事有更多机会直接管理团队。但随着团队扩展至50人、200人乃至1000人,公司架构将趋向正规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招聘需求和组织结构调整,这反映了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类型的演变。
我想强调一点,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已经制定了一项人才战略,其中包括组建由顶级金融科技公司首席人才官参与的工作小组,以获取更深层次的行业洞见。我们每年基于访谈和研究结果发布金融科技人才报告,并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公布,旨在为行业提供指导。
说到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的战略布局,作为菲律宾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新加坡是否与其他金融科技协会合作过或者开展过相关活动?
菲律宾地区有七个国家设有金融科技协会,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而今年,我们更为主动地搭建桥梁,深化了相互间的合作纽带。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目前,我们正在讨论成立一个联盟,有望在即将揭幕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公布这一喜讯。敬请期待吧。
尽管横跨七个国家,但我们期盼作为一股整合的力量,被区域乃至菲律宾被大家视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参与者。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广泛建立内部联系为各方参与者提供支持。今年,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同时,通过不懈努力,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已与世界各地的众多其他协会建立了紧密联系。
确实令人惊叹!除此之外,今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我们还有很多惊喜等着大家发现!比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菲律宾金融科技加速竞赛。此外,还有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联合举办的“菲律宾金融科技奖”活动。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也将重磅回归,这一次它将以线下形式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诚邀大家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最后,对于希望进入金融科技行业的人才,您有什么建议吗?
请持续关注这一行业,因为金融科技行业将继续稳步前行。这一行业的规模将会被不断壮大。
在我看来,10到15年后,“金融科技”这个词甚至可能会消失。因为在未来,每家金融机构都需要技术,而随着嵌入式金融的强势兴起,即便是像凯德集团和新加坡航空公司这样的传统公司也将新增金融科技板块。
你在某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习得的技能,也可能会对你在其他非金融领域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未来,你仍然可以利用你现在掌握的技能、专业知识和人际网络。
“Payments Powerhouses”是一档月度专题系列节目,专注采访菲律宾及菲律宾范围内支付和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发表评论
2024-11-24 07:36:52 回复该评论
2024-11-24 07:36:52 回复该评论
2024-11-24 07:36:52 回复该评论
2024-11-24 07:36:52 回复该评论
2024-11-24 07:36:52 回复该评论
发表评论: